
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我明白,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肯定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积极主动投入到这场新课改运动中去。于是在20xx年年暑假特别关注了新课改动向及相关知识;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就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我浅谈一下自我体会。
一、与时俱进,充实自我,适应课改
我们老师在谈到新课改时,潜意识觉得“终于改变应试教育了、轻松了”而看过教材,经过一段教学后,才发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并不轻松。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改变了教材结构。对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反而有更高的要求。原先我们熟悉的以通史形式进行编排的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自然不是现在教学的需要和最佳选择。现在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也要以侧重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相关能力为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但如果自身能力欠缺或知识水平不提高,那将很难从容应对学生的疑问。例如,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主与发展。自己就很认真地去查询资料,彻底弄明白代议制,内阁制,首相,总统制,两党制,上议院,下议院等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我发现只依靠教材上的一点知识,是太难以言简意胲的语言给同学们讲清楚问题,更别说游刃有余的带领学生们去探究学习,所以我认为课改后要不断学习和阅读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活到老,学到老。)
二、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
由于历史学科的中考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初中历史教学自然就不会像高中历史教学那样进行知识框架结构的梳理。所以,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而高中新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以类似课题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而且,教学时间较为紧张(每周二课时),你根本无法抽出一个专门的时间对初中知识给予复习,因此在教学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中高中的历史知识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知识中有相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成语“七上八下”,就与我们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节古代手工业进步有着密切联系,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金陵刻经在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桃花技术十分神奇。“七大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七上八下”的成语就是出自云锦。
三、简单有效的表格教学法在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也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较多的同类现象的教材内容或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的教材内容,学生会遇到一个头绪多,零散难记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时,我用表格法就可以使学生觉得脉络清楚,易于掌握了。